方寸大亂。
「方寸大亂」這個成語的典故是來自徐庶的,徐庶本名單福,早年為了報仇而犯法,被迫要改名換姓,之後求學於儒舍。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,與司馬徽、諸葛亮、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。劉備屯駐新野時,徐庶前往投奔,由於劉備身邊一直沒有出色的謀士,徐庶的加入令他非常高興,可惜後來徐庶知道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擄獲,不得已辭別劉備,加入曹營,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。
《三國演義》把劉備與徐庶的別離寫得像愛情故事一樣,徐庶辭別劉備時,指其心曰:「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,以此方寸之地也。今已失老母,方寸亂矣,無益於事,請從此別。」遂詣曹公。這就是「方寸大亂」成語的來由,試問母親落入人妻曹手中,怎可能不亂方寸呢……(火鳳故事則是司馬懿挾其母,第395回。)
徐庶離開後,劉備一直目送他離開,其後徐庶忽然又跑回來,劉備以為他改變主意,但原來徐庶回來是要推薦好友諸葛亮給劉備,之後才發展出「三顧茅廬」的故事,而當徐庶薦完諸葛之後,真的要走時,劉備再次目送他,徐庶的馬越跑越遠,劉備的視線被林木擋著,這時一向平和的劉備忽然大發雷霆,叫部下將一帶的林木斬光,左右大驚問劉備何故?他說:「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。」這裡又衍生出另一個成語,就是「伐木望徐」(不知將來Eason會不會有這樣的歌名)。二人之離別情景,被羅貫中老師寫得蕩氣迴腸,比情侶的分手更難離難捨。不過如果這事件發生在現代,劉備一定被環保分子口誅筆伐。
徐庶入曹營之後,被藝術加工為「徐庶進曹營,一言不發」等歇後語,也廣為流傳,同時,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。魏文帝時,徐庶官至右中郎將、御史中丞,官職不高,諸葛亮感嘆說:「為什麼不重用徐庶呢,難道曹魏能人志士真的就那麼多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