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今日大事回顧第五篇:諸葛亮。
1787年前的今天(農曆10月8日),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死忌,諸葛亮字孔明,徐州琅琊陽都人。年輕時隱居隆中,自比管仲、樂毅,人稱「臥龍」,與鳳雛龐統齊名,在中國歷史上他代表著智慧的化身。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助,出山後為劉備規劃先據荊益二州、再聯孫權拒曹操的「三分天下之計」,結果也證明諸葛亮言出必行…
1787年前的今天(農曆10月8日),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死忌,諸葛亮字孔明,徐州琅琊陽都人。年輕時隱居隆中,自比管仲、樂毅,人稱「臥龍」,與鳳雛龐統齊名,在中國歷史上他代表著智慧的化身。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助,出山後為劉備規劃先據荊益二州、再聯孫權拒曹操的「三分天下之計」,結果也證明諸葛亮言出必行…
蜀中毛大將、廖化作先鋒! 有句諺語叫「蜀中無大將、廖化作先鋒」,相信是否三國迷都一定聽過,不過很多人都將這句諺語用來取笑實力不高的人。在蜀漢全盛時期,最強的大將當然是關張黃馬趙及魏延等人。到了後期,一眾出名的大人物都先後離開了歷史的舞台,所以人們都認為蜀中無大將,連廖化這等二三線的將領,也要出…
方寸大亂。 「方寸大亂」這個成語的典故是來自徐庶的,徐庶本名單福,早年為了報仇而犯法,被迫要改名換姓,之後求學於儒舍。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,與司馬徽、諸葛亮、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。劉備屯駐新野時,徐庶前往投奔,由於劉備身邊一直沒有出色的謀士,徐庶的加入令他非常高興,可惜後來徐庶知道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擄…
樂不思蜀。 「樂不思蜀」這個成語是形容劉備兒子劉襌的,這個典故出自《三國誌·蜀書·後主傳》。蜀漢國的昭烈帝劉備死後,兒子劉禪即位,是為後主。後主劉禪昏庸無能,蜀國被滅之後,劉禪為了活命,投降了晉文帝(司馬昭)。有一次,司馬昭宴請劉禪,酒席宴前,司馬昭有意安排了一些蜀國的音樂和歌舞。跟隨劉禪來參加宴會…
食少事繁。 「食少事繁」這個成語是形容諸葛亮的,當時是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出兵攻魏,在渡渭水之前,派使者去魏國與司馬懿見面,司馬懿向使者詢問諸葛亮的日常情形:「諸葛孔明先生活得很好嗎?他的飲食如何?能吃多少飯?」使者說:「只有三四升。」接著又問諸葛亮處理政事的情形,使者說:「凡是作二十罰以上的公文,諸葛…
絕倫逸群。 「絕倫逸群」的意思是超出一般人,沒有人可以相比的意思。出處是《三國志·蜀書·關羽傳》:“亮知羽護前,乃答之曰:‘孟起兼資文武,雄烈過人,一世之傑,黥、彭之徒,當與益德並驅爭先,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。’”這話出自諸葛亮,先以黥布、彭越(二人均是漢朝開國功臣)比馬超、張飛,再讚賞關羽在他們之上…
如魚得水。 「如魚得水」這個典故是關於劉備與諸葛亮的,話說劉備半生巔沛流離,直到遇上諸葛亮之後才開始踏入順境,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。因此,諸葛亮在劉備心中是很重要的。 …
鞠躬盡瘁。 「鞠躬盡瘁」這個成語最初在諸葛亮寫的《出師表》裡出現,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的力量,致死方休,結果證明了諸葛亮言出必行,因為他最後死於北伐的路上。 …
初出茅廬。 「初出茅廬」的典故來自諸葛亮,劉備渴望人才,三顧諸葛亮於草廬,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,決定出山助劉備。後來這個成語帶有貶義,形容剛剛出來做事,缺乏實際經驗的人。 …
幾經辛苦《不是人二十周年紀念本》終於可以在書展出版,之前說過有空會詳細解說延遲出書的原因,就趁今天告訴大家。我們原本最初的定案是打算上年出版的,所以才會是二十周年,而且書度是回歸最初連載時的大小,即《新少年》的大小。 不過陳某老師覺得圖片放太大的話可能會對畫質造成影響,而且過大不方便收藏,於是再改為A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