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司徒巧設連環計

最早接觸《三國演義》的時候,看到「王司徒巧使連環計」這回目就開始摸不著頭腦了,當時就覺得奇怪,為什麼會叫連環計?獻貂貚給董卓明明就是美人計啊,何時變了連環計?另外,也不太明白司徒王允為什麼姓司徒但又叫王允?到底他是姓司徒還是姓王?
許多疑問到了後來終於一一參透,原來一連串的計謀環環相扣就叫連環計,美人計只是其中的起手式而已。另外,司徒原來不是姓,而是官職,古代人習慣把官職放於姓氏後面,如王司徒、劉豫州、孔北海等等(幸好當年沒有姓鐘的人出仕南海一地……)。
這次要解構的其實不是連環計,而是王允這個人,王允字子獅,官拜三公之一的司徒(東漢的三公就是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,可說是位極人臣。不過在火鳳故事中王允其實沒有用過一計,他只是一個執行者。真正在設計的人是司馬懿,作者陳某刻意安排王允跟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是世交,有了交情,那麼貂嬋入宮才會順理成章。
第一期單行本的最後一頁,作者把殘兵成員小孟代入為洛陽王氏義女貂貚一角,真的叫人拍案叫絕。因為只要看過《三國演義》的讀者,都知道王允義女貂貚將在未來的故事中有很多的發揮。用這樣的結尾去吸引讀者追看下一期,做法非常聰明。結果,陳某沒有令讀者失望,第十三回【獸之舞】刻劃貂嬋的一曲,除了打動了故事中的西涼軍,更同時打動了很多讀者。
而王允這個角色,一開始非常被動,表面上是家人被呂布脅逼,要求司馬懿派殘兵到長安營救,左右於董卓與呂布之間的可憐老人。到了呂布奪權成功,於大殿殺死董卓,王允知道自己大權在握之後,又從可憐老人搖身一變,變成大權在握的三公權臣,終於顯露出他貪婪的真面目。「男人只有一種通病,不是好色,就是貪權。」相信王允就是貪權的代表人物。司馬懿應該早已知道王允的為人,因此才會於第七十四回說了句:「王伯伯,希望您好自為知啊!」
《三國演義》把王允寫成為國除賊,不惜一切離間董卓、呂布的忠臣,實則在歷史上,王允其實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。王允,字子獅(自私),看來用自私來形容更為貼切。從他執意要殺死名士蔡邕(蔡文姬父親)可見一班,蔡邕博學多才,精通辭章、數術、天文、音律、書法,曾拜左中郎將,著名的「熹平石經」就是出於他的筆下。當時董卓專權,曾威脅蔡邕出仕,蔡邕只好出仕助卓,董卓更曾於一天之內,三次升其官職。董卓被殺後,長安臣民無不歡天喜地,只有蔡邕表現出惋惜之情,就因為這個「惋惜之情」,引來了殺身之禍。
大權在握的王允在妒嫉心驅使下,執意要殺害蔡邕(漫畫第十七六回內容)和消滅董卓餘黨,絕不赦免。結果狗急跳牆,李傕、郭汜等董卓舊部聽取賈詡之言,回軍與呂布大戰,更驅趕了呂布出長安(歷史上沒有公子獻頭,賈詡更沒有五天敗呂布)。當呂布軍離開長安,王允沒有了最大的依靠,只有等死一途。
李傕等人攻入長安,把王允殺了,棄屍於市,並夷其三族,王允的兒子王蓋(並不是東吳大將黃蓋)、王景、王定一同被誅殺。侄兒王晨、王淩逃回家鄉,總算保了命。其後王淩被曹操賞識,在曹魏官至太尉,不過在後來圖謀推翻司馬懿失敗,最終自殺,也被誅滅三族。

王司徒巧設連環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