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東猛虎

《火鳳燎原》結束了【赤壁之戰篇】之後,會進入新的篇章,暫名為【荊南奪城篇】,荊州南部有四個郡,分別是:零陵郡,桂陽郡,長沙郡和武陵郡,再加上荊州北部的三郡:南陽郡、南郡和江夏郡就是當時的整個荊州。荊州七郡中間以長江分隔,最北且最接近洛陽的就是南陽郡,由於洛陽是首都,因此荊北就成了漢末的戰略地帶,反之荊南四郡就比較偏安一隅。不過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解構荊州形勢,想了解荊州形勢大可看接下來的《火鳳》故事。文中也會提到「荊南四郡」,不過卻是劉表走馬上任荊州刺史前的形勢,即公元190年(初平元年),而主角並不是劉表,而是小霸王孫策之父,江東猛虎「孫堅」。

孫堅生於吳郡富春縣,十七歲隨父親孫鍾一起乘船去錢塘,正好碰上海盜搶掠商人財物,在岸上分贓。孫堅拿刀衝上岸,故作指揮其他人行動,令海盜們嚇得立刻拋棄財物逃跑,孫堅追捕海賊,並斬下一個海盜的首級,從此「以驟勇敢為見重於州郡」,被任命為郡縣的司馬、縣丞。

公元172年(熹平元年),會稽妖賊許昌自稱陽明皇帝,與其子韶煽動諸縣,眾以萬數。孫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兵馬千餘人,與州郡之兵合力討破許昌。刺史臧旻列上功狀,詔孫堅真除鹽瀆丞,其後徙盱眙丞,又徙下邳丞。

公元184年(中平元年),零陵人觀鵠自稱「平天將軍」,被當時的長沙太守孫堅所斬,中郎將朱雋上表孫堅為佐軍司馬,在數次付賊行動中,孫堅都身先士卒,朱雋奏表朝廷,封孫堅為別部司馬。

公元187年(中平四年),孫堅已經為漢室立下不少戰功,這次他奉命攻擊長沙賊區星,當時零陵郡和桂陽郡的變民周朝、郭石響應區星,孫堅親率將士克破區星,又越境討伐周朝、郭石等,令三郡震服。到了公元190年(初平元年),當時孫堅依然領長沙郡。荊州刺史是王叡、武陵郡郡長叫曹寅,王叡雖然是曹寅和孫堅的上司,卻一直瞧不起他們。

到了各地軍閥紛紛起兵討伐董的之時,王叡、孫堅同時響應,這時王叡要求孫堅殺死曹寅才出兵,曹寅恐懼,決定先下手為強,偽造一份公文宣佈王叡的罪狀,命孫堅殺之。王叡死後,孫堅繼續前進,抵達南陽郡,部隊已經膨脹到數萬人。南陽郡郡長張咨不肯供應糧草,孫堅引誘他見面,當場格殺,全郡震恐,然後孫堅再繼續前進,抵達魯陽,會合後將軍袁術,袁術因而取得南陽郡,袁術上表(一種形式上的任命,中央不一定採納,卻表示已呈報中央。)孫堅代理破虜將軍、豫州刺史。

這個時候,荊州無主,關東兵鋒四起,江南宗賊大盛,中央(即董卓)派遣北軍中侯劉表到荊州上任荊州刺史。劉表到任後,聯同荊襄名士蒯良、蒯越兄弟,襄陽大族蔡瑁等共謀大略,在數年間平定荊州。劉表管理荊州的十八年間,除了零星的戰爭之外,一直風平浪靜,直到208年(建安十三年)病逝為止。

公元191年(初平二年),孫堅移防梁縣之東,被董卓大將徐榮、李蒙擊敗,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走,孫堅慣用紅色的頭巾,部下祖茂為了引開追兵,便換上孫堅的紅色頭巾,引開徐榮軍騎兵,孫堅則由小路逃出。敵軍追至,祖茂下馬將頭巾放在一條燒過的柱上,自己則隱藏在草堆中,騎兵看見頭巾,以為是孫堅,便將頭巾重重圍繞,到近看才發現是柱,最後便離去。(若凌操是孫策的替身;祖茂就是孫堅的替身,兩人都是為孫家不惜犧牲的忠將。)

孫堅其後收拾殘兵推進到陽人,董卓派東郡郡長胡軫、呂布率五千步騎攻擊孫堅,由於胡軫與呂布不和,最終大敗,這一仗孫堅更斬殺都督華雄(三國演義將功勞加到關羽頭上)。這個時候袁術開始對孫堅產生猜疑之心,擔心孫堅若再進兵,會不受其控制,故決定不再供應前線糧草。想不到得不到糧草的孫堅連夜奔馳回魯陽痛斥袁術,袁術感到慚愧,於是恢復供糧。

其後孫堅大軍挻進到大谷,董卓親率大軍在邙山與孫堅大戰,最終董卓敗走,放棄洛陽,向西撤退到澠池。孫堅攻至洛陽,遇到負責殿後的呂布軍,大戰一觸即發,不過呂布同樣大敗,突圍而逃。孫堅掃除洛陽大火後殘破的皇家祭廟,在甄宮找到了傳國玉璽。再出兵新安、澠池向董卓施加壓力。直到董卓逃到長安,才放棄追擊。

公元192年(初平三年),袁術與袁紹不和,袁術結交公孫瓚對付袁紹,袁紹則聯合劉表對付袁術,袁術命孫堅出兵攻擊荊州劉表,劉表命部下黃祖於樊城、鄧縣間迎戰,孫堅破之,進一步圍堵襄陽,再敗黃祖,黃祖逃入峴山,孫堅乘勝追擊,卻被黃祖部下射死於林中,一代名將英年早逝。

由響應聯軍出兵討董到追擊董卓至長安,再擊敗黃祖,孫堅在短短數年間連奪數郡、連勝數仗,就連全盛時期的呂布也被他打敗兩次。可惜最終仍難逃一死,在《火鳳燎原》故事中最後的忠臣,卻屢次為了幫助四世三公的袁術出生入死,最後更送上寶貴的性命。如果孫堅泉下有知,得知袁術最終目的是自己稱帝,一定會非常後悔自己的愚忠行為。因此孫策、孫權選擇與父親的愚忠背道而馳,也是非常合理的做法,若二人繼續走孫堅的忠臣路線,那就不會有江東小霸王,更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了。

俊注典第五篇:江東猛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