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結義
《火鳳燎原》第四回故事的尾聲,冒出了三個怪人,作者陳某並沒有說明他們的身份,不過聰明的讀者想必都猜到他們就是劉備、關羽及張飛三兄弟。而看見第五回的回目【桃園三匪】就令劉、關、張三兄弟的身份更加呼之欲出。不過初登場的時候,他們三人的行徑卻叫人摸不著頭腦,讀者未看到最後,都很難猜到為何陳某會如此「演繹」劉、關、張三兄弟。非要看到最後,才會知道故事中扮演壞人的劉備,原來是以「搶一城,救兩城」的之計去幫助被關東軍欺負的平民百姓。
其實史書中並沒有「桃園結義」的記載,劉、關、張三兄弟於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,只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撰寫《三國演義》小說時的其中一個情節。《三國志》對於劉、關、張三人的相識並沒有記載,在《三國志·蜀書·關羽傳》部份有提過:「先主於鄉里合徒眾,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。先主為平原相,以羽、飛為別部司馬,分統部曲。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,恩若兄弟。而稠人廣坐,侍立終日,隨先主周旋,不避艱險。」而《三國志·蜀書·張飛傳》則提到:「張飛字益德,涿郡人也,少與關羽俱事先主。羽年長數歲,飛兄事之。」
觀文中的「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,恩若兄弟。」和「少與關羽俱事先主,羽年長數歲,飛兄事之。」可以得知,劉、關、張三人恩若兄弟是千真萬確的事,至於他們有沒有「結義」?《三國志》則沒有記載。而小說家羅貫中將他們的故事美化成「桃園結義」之後,此典故就一直影響著後世,令很多讀者真的以為史書中記載了「桃園結義」這一幕,就連很多三國電視、電影、漫畫、小說甚至遊戲,也不會缺少了「桃園結義」這一經典劇情。《火鳳》雖沒有「桃園結義」的劇情,卻以回目【桃園三匪】簡單的表達了他們的身份。
《火鳳》至今畫了接近十五年,不過故事中卻一直都沒有提過劉、關、張三人「桃園結義」的情節。反而多次表明張飛真正身份是「桃園畫家」,第一百三十一回【稚智珠璣】內容中,張飛記起當年曾幫一位司馬家公畫過兩幅畫,更回憶起家中的桃花。證明了張飛家中的確是有一個桃園,恩若兄弟再加上桃園……那麼,他們三人如何結識的故事,就等讀者自己想像了。
另外,第五回當中比較有趣的事件,就是關於故事中的經陽太守,可能大家跟我一樣,都覺得劉備綁著經陽太守鞭打的場面似曾相識。沒錯,史書中的確有記載過劉備怒鞭督郵的故事,到底陳某是否藉著鞭經陽太守來曲線還原劉備的怒鞭督郵?相信心水清的讀者一早已經很清楚。
《三國志‧先主傳》載:「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,除安喜尉。督郵以公事到縣,先主求謁,不通,直入縛督郵,杖二百,解綬系其頸著馬柳,五葬反。棄官亡命。」意思就是說,劉備率眾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,被任命為中山國安喜縣的縣尉,某天有一位督郵(督郵是自漢代開始設置的官職,是郡一級的重要官吏,掌管郡內驛站等。)以公事到安喜縣,劉備去求見他,該督郵稱疾而不肯接見,因此劉備老羞成怒,把督郵綁起來鞭打,其後把官印掛於其頸上,辭官而去。
羅貫中撰寫《三國演義》小說也有描述這一事件,不過可能羅貫中覺得怒鞭督郵這手段太不像劉備的所為,於是就「轉交」給張飛去鞭,這樣才符合小說中張飛的魯莽性格。其實,歷史上的張飛與小說中的張飛性格也有很大的出入,小說中張飛魯莽、衝動的形象其實也是羅貫中為張飛添加的。
小說中寫道「身長八尺,豹頭環眼,燕領虎須,聲若巨雷,勢如奔馬。」一介武夫的形象就此根深柢固。其實陳某筆下的張飛比《三國演義》中的張飛更接近原形,因為有些史料記載,張飛除了勇武的一面之外,還能寫詩、繪畫,且喜畫美人、善草書,第三百九十六回的回目是【詩畫雙絕】,正正就是歷史上張飛的寫照。